近日,武汉的一则引发了热议,一位乘客在地铁上大声外放音乐,车厢内另一乘客进行劝阻,反而被怼到哑口无言……这一段视频被曝光后,很快引起了网友热议,多数人认为,在地铁或公交车内大声放音乐,令人生厌。
这样的现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改善,近期,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了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》,其中明确,从明年4月1日开始,乘客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。
【探访】
坐地铁时看电视剧、看短视频外放声音,你遇到过吗?
11月18日下午,记者对南京地铁1号线和3号线进行了探访。
△南京地铁内有乘客戴耳机看视频,也有人外放声音
下午1点50分,记者从新街口站乘车,车厢内坐满了人,过道里也站着不少乘客。刚上车,记者就看到,一名中年男子打开了视频,播放时没有佩戴耳机,隔了三四个身位也能清晰地听到声音,大约1分钟后,男子自行调低了音量。
这时,隔壁一节车厢,一名50多岁的男子外放手机的声音传了过来,音量更大,他正在看电视剧,持续到他在鼓楼站下车。期间,车厢里还传来了视频热门BGM魔性的哈哈哈声,以及游戏消消乐的特效声。
到玄武门站,一名戴帽子的男子一边看视频一边上了车,外放的音量甚至盖过了地铁报站声。南京站之后,车厢内的乘客变少,而外放的声音也变得明显起来。一对情侣依偎在一起外放电视剧,但声音较小。在红山动物园站,一位阿姨正在与人微信语音,听筒里传来的对方的声音清晰可辨。
粗略统计一下,在8站路的时间里,记者共发现了9人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。
随后,记者从南京站搭乘了开往秣周东路方向的3号线。刚上车,一位老伯用手机看电视剧的声音就传了过来,剧里有人正在台上唱戏,台下有人鼓掌叫好。这一切经过外放,也清楚地回荡在地铁车厢内。到了浮桥站,那边戏还没唱完,隔壁车厢就有人放起了广场舞的歌曲,“嗨”了一站路。
根据记者的观察, 多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会佩戴耳机,而外放声音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,观看较多的是电视剧和短视频。
【新规】
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网友热议:这回能安静吗?
记者了解到,交通运输部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》已于日前发布,将于2020年4月1日起实施。新规明确,乘客不得有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行为,其中包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。
△网页截图
该办法中表示,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按照条款要求,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。拒不遵守乘车规范的,运营单位有权予以制止, 制止无效的,应报有关部门依法处理。
这条新规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,相关微博下有几千条评论,大部分人都对此表示支持。网友“@有思想的包包”说:“支持,所谓素质,就是互不打扰。”还有人认为,所有的公共场合都应该禁止外放。“求求了,规定下不止地铁,什么公交、高铁、飞机都严禁吧!”
在支持的同时,也有人表达了疑问:如何惩罚?谁来执法?网友“@轻云之蔽月x”就发问:“支持归支持,他就放了有啥措施?没收手机?”网友“@執起隻筆”也说:“难推广,公众场合禁止抽烟推行这么久还是挺常见的。”
【讨论】
南京地铁并未明确禁止外放
专家: 不文明行为需要执法部门监督
记者发现,目前南京实行的《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》中,有禁止乘客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,但并未明确禁止使用电子产品时外放的行为。
南京公共交通乘客委员会委员郎亮表示,交通运输部出台的这则办法,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。“在地铁车厢这样的较为封闭空间内,带个喇叭直接放,或者把手机、iPad的声音调得特别大,肯定会影响到其他人。办法的出台,受益的是大多数乘客。”
但他也认为,不文明行为需要执法部门的监督。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应该一禁了之,需要考虑实际情况。“比如,有的人可能听力不太好,电话开了免提。如果不是出于恶意的,或者外放声音对他人没有造成困扰的,执法应以教育和劝阻为主。”
新规出台后,不少网友表示,不止是地铁,公交、高铁等车厢内也需要一片宁静。郎亮也表示,把“禁止外放”推广到公交、高铁上很有必要。高铁车厢同样是公共空间,并且因为路程较长,很多乘客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休息。“如果每个人都外放声音,影响的程度和人数更大了。”
他表示,在南京,不论是公交、地铁还是有轨电车,乘客守则中都明确规定,不能在车厢内大声喧哗。但由于执法力量薄弱,推广的难度会比较大,曾经有人在公交车厢内大声喧哗,其他乘客劝阻还被殴打过。
在他看来,办法出台后,落地需要一定时间,但作为乘客,应该从自身做起,自觉遵守,良好的乘车环境需要大家一起维护。
(来源:现代快报 )